close
「假記憶」是一項被熱烈爭論的主題,不論是對歷經痛苦事件數年後的受壓抑記憶有效性,或是犯罪現場目擊的可信度而言都有爭議,因為記憶力並非是完美的,不論是在形成、儲存或是回想的過程中,都有相當多的變數會對它造成影響。因此,目前對假記憶的爭論並沒有標準答案。

西北大學眾多領域的研究團隊在深入研究腦部之後,提供新證據來說明假記憶的存在以及形成過程。本研究發表在《心理科學》期刊上,透過核磁共振(MRI)來瞭解人們如何對從未發生過的事件形成記憶的過程。

研究者之一,心理學教授肯尼思帕勒(Kenneth A. Paller)表示:「我們的挑戰是要在實驗室中設立一個場景,讓人們記下一些從未發生過的事,要求人們看一些照片或想像一些事情,同時偵測他們腦部的活動。接著再請他們辨別哪些是真正看到、哪些是他們想像的。我們發現,當人們想像影像時,腦部的某一特定區域會特別活躍。」

有許多被要求要記住的影像與後來人們真正記得的內容不同。帕勒表示:「我們認為腦中通常用來管理真實感受的部分,與想像的部分有所重疊,因此,一個憑空想像的事件可以在腦中留下記憶,並且與真正經歷的事件所留下的相似。也就是當腦部要儲存親身經歷或想像的記憶時,會使用到某些相同的部分。」

舉個例子,如果警察詢問是否有看到犯罪現場的特定人士時,這可能會將該特定人士放入想像中,因而誤導了後續的詢問。

帕勒表示:「回憶一件事是否曾發生過,與想像這件事的發生,事實上是相同的。如果我問你某一件事是否發生過,你就會去想像這件事。日後,也許是一天或是一年之後,我再問你這一件事是否發生過,你將會很難去分辨這件事是否有發生過,或只是想像而已。」

帕勒強調:「知道記憶有可能出錯是很重要的,我們已經知道我們有時會忘記某些事情,但我們不全然知道記憶有時會造假,因而誤導我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marcy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