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生命,從本能反射開始

成熟的人類大部分行為靠的是大腦發出指令,主宰身體相關部位去做出動作,這是所謂的有意識的行為,但剛出生小寶貝的神經系統尚未成熟,有些動作的產生並非由大腦來支配。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資深主治醫師暨新生兒科主治醫師張瑞幸表示,新生兒的身體功能及對外界刺激的反應,主要是靠腦幹及脊髓的反射動作。

必須隨著成長時間的延伸,神經纖維才會完成連接,大腦在逐漸成熟後才會有較複雜及有意義的行為出現。因此,新生兒的某一些動作並不屬於有意識的反應,而是一種單純的原始反射,也就是我們統稱的「原始反射(primitive reflex)」。

跟口腔運動有關的反射

尋乳反射(Rooting)

尋乳反射又稱「根反射」;若媽咪用手指頭輕觸小寶貝某一邊的臉頰、嘴唇或嘴角,不論小寶貝醒著或是睡著,都會張口並把臉轉向媽咪碰觸的哪一面,試圖尋找碰觸的來源;若是輕觸上嘴唇,那小寶貝的頭會後仰;輕觸下嘴唇,那小寶貝會將下巴向下壓,這些反應就是尋乳反射;然而,該反射會隨著小寶貝漸漸長大而消失,尤其清醒時的尋乳反射消失得更快,大約6個月前後會完全消失。

吸吮反射(Sucking)

胎兒在媽咪肚子裡的時候就會開始嘴巴運動,出生後會有較成熟的吸吮動作出現(例如:媽咪將手指放入小寶貝口中,小寶貝會自然而然的吸吮,或者小寶貝也會自己吸吮大拇指)。吸吮反射並不會消失,只是隨著小寶貝長大,變成一種可自我控制的能力,而且從吸吮進展到咀嚼階段。

吞嚥反射(swallowing)

吞羊水是小寶貝在胎兒時期就會表現出來的一種吞嚥反射,估計值顯示,近足月的胎兒每天大約可以吞下500ml的羊水,但因為吞嚥功能尚不成熟,若流入氣管就會造成咳嗽的情形。出生後小寶貝也會經常因為吞嚥口水而有咳嗽或噎到,甚至少量嘔吐的狀況。吞嚥反射並不會消失,但小寶貝整個口腔運動會隨著呼吸、吸吮與吞嚥等能力提升,使得喝奶更加順暢。

嘔吐反射(Gag)

當小寶貝的嘴巴裡面有著太多的東西,且超出他當下可以吞嚥的量,或是媽咪輕壓小寶貝的舌根,小寶貝都會做出嘔吐反射。該反射並不會消失,但大人與小孩所能刺激嘔吐的區域略有不同,嬰兒時期只要輕觸前面的舌根便會有嘔吐反射,大人則必須刺激較深入的舌根,且較多的刺激才會有嘔吐現象。

媽咪check

只要不是小寶貝有先天性神經肌肉異常,或產傷造成新生兒神經傷害麻痺等,前述這些跟哺育有關的反射對於足月產出的小寶貝來說,鮮少會有問題,即便早產兒有些反射不佳,也多是暫時現象,給予一段時間後通常會慢慢好轉。

張瑞幸醫師提醒,小寶貝的某些反射若不明顯,媽咪也不必著急,應給予一段時間的觀察,若還是覺得有疑問,可於健兒門診時詢問醫師是否進行神經系統的檢查。

其他常見新生兒反射

抓握反射(grasp reflex)

一旦有物體接觸到小寶貝的手掌時,小寶貝會立刻將物體握緊;若是刺激腳掌,則腳趾頭會立刻向下、腳掌緊縮;這也就是為什麼一出生的小寶貝就會將媽咪的食指緊握的原因。

提醒:正常小寶貝的抓握反射大約在3~4個月大左右消失。

驚嚇反射(Moro reflex)

突然有大的聲音出現,或是媽咪用手先支撐住小寶貝的肩膀,再突然使其頭頸失去支撐,小寶貝會立刻將背伸直、手指張開、雙手做出擁抱的姿勢,這是所謂的驚嚇反射,又稱「蒙洛氏反射」。

提醒:出生前8週是小寶貝驚嚇反射最強烈的,但通常到了3~4個月大後會消失。

不對稱頸伸張反射(asymmetrical tonic neck reflex)

此反射並不一定一出生就有,媽咪最好等小寶貝約1個月大後,將小寶貝平放,頭擺正,肩膀放平,然後把頭轉向一方,此時小寶貝轉向的那一方的手腳會伸直,另一方的手腳則會彎曲。

提醒:此反射通常在小寶貝半歲左右消失,若未消失,則小寶貝可能有運動障礙。

踏步反射(stepping reflex)

準備一個平台,媽咪可用雙手手掌支撐小寶貝的腋下,並以雙手拇指固定住他的手背,讓小寶貝直立,使她們的腳背部位置接觸平台的台面一側(小心不可使其腳部向腳底彎曲)。此時,小寶貝的反應應為髖部與膝關節彎曲和受刺激的腳會踩上平台,然後,在另一腳做同樣的刺激,此時,媽咪會發現,當輕緩地移動小寶貝向前走時,以其一腳置於平台上,另一腳會舉步向前,產生了幾個一連串步伐交換的運動,這一連串的反應即為踏步反射。

提醒:此反射通常在小寶貝8個月大後消失。

退縮反射(avoidance reflex)

人類對於肢體疼痛刺激時,會出現某種程度的反應(例如:哭泣或退縮等),也就是說,媽咪若以細尖物輕觸小寶貝手臂與腿部,應該可以看到小寶貝的臉部出現變化,或者身體抽動一下,如果用力過猛,小寶貝還會哭叫呢!
提醒:此反射並不會消失。

媽咪check

張瑞幸醫師表示,這些原始反射理論上是專業醫師用來測試小寶貝的神經系統是否有異常,但因為他們大部分會隨著小寶貝長大而消失,所以,父母也可在家觀察,如果長時間、反覆測試,小寶貝都沒有反應、反應太強烈、不對稱或者在應該要消失的時候仍然出現,那就有某種程度可以懷疑小寶貝的腦神經方面或許有缺失或障礙,最好交由專業的小兒神經科醫師診斷。

張醫師的育嬰叮嚀

人類新生命的原始反射很多,有些反射會因為小寶貝成長而轉換成另一種具有意識的行為能力,有些則因為不需要而功成身退、消失殆盡。

剛出生的嬰兒經常會出現一些令父母困擾的「狀況」,只要新生兒吃和睡正常,活動力良好,逐日長大,父母大可寬心面對。對於嬰兒偶發的一些抖動樣的動作,建議父母於當下先觀察,應注意是否有一些合併的狀況(例如:活動力差、進食情形不佳或眼神異常?擁抱或握住他的肢體是否仍沒辦法使動作停止?發生頻率是否很高),答案若有任一個「Yes」,那父母應立即帶小寶貝就醫,切勿耽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marcy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