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葉惟禎
火拚了將近一世紀,比可口可樂(Coca-Cola)晚出道十二年的百事可樂(Pepsi-cola),日前終於以市值1,108億美元,擊敗宿敵可口可樂,榮登軟性飲料市場一哥的寶座。
被擠下冠軍的可口可樂公司,自1919年股票上市以來,始終穩居第一。然而百年老店過於守舊,致使美國消費者普遍認為,可口可樂雖然可與「美國」畫上等號,其口味也是「真正」可樂的味道,然而卻也帶給消費者「老派、傳統、陳舊」的印象。
不同於可口可樂保守的作風,百事可樂則強調「年輕、活力、創新」。在消費者心目中,百事可樂是一家富有朝氣與創新精神的公司,而事實上也是。美國《商業周刊》(Business Week)便指出,百事可樂能夠勝利的原因,在於其「多角化、多品牌」的經營策略。
自1970年代開始,百事可樂公司便以購併的方式展開多角化經營。該公司陸續收購許多知名品牌,包括:Frito-Lay薯片、桂格(Quakers)麥片、純品康那(Tropicana)果汁等等,將原本「飲料公司」的定位轉型為「飲料食品公司」;隨後又購併SoBe與開特力(Gatorade)等品牌,進入健康飲料與運動飲料市場。多元化的經營手法,使得該公司的業績能夠在碳酸飲料成長趨緩的大環境下,仍能保持高速成長。
消費者健康意識抬頭,帶給碳酸飲料市場很大的衝擊。據統計,碳酸飲料在1960年代成長100%,1970年代則成長70%,然而過去六年來,卻只成長不到1%。再看看這兩家公司,可口可樂的營業額中,其碳酸飲品的營收即佔了82%,但百事可樂卻只有不到20%的營收來自碳酸飲料,由此不難看出百事可樂得以勝出的原因。
當然,可口可樂公司也力圖急起直追,然而定位在「碳酸飲料」與「真正的可樂」等形象的包袱實在太過沉重,雖曾推出新口味可樂,結果被消費者唾棄;後來也陸續推出果汁、運動飲料與瓶裝水等非碳酸飲料,但此市場已經被百事可樂搶先佔領,致使這些新品的業績一直不盡理想。未來該公司還預計推出「咖啡可樂」,但市場接受度如何?拭目以待。
百事可樂以「全方位飲料食品公司」的定位,超越長久以來以其品牌價值為傲的可口可樂,可見市場上沒有永遠的贏家與輸家。百事可樂公司的CEO表示,該公司未來的挑戰,就是:「尋找有利可圖的目標市場,並開發能滿足目標消費者的產品,來維持高速的成長。」
火拚了將近一世紀,比可口可樂(Coca-Cola)晚出道十二年的百事可樂(Pepsi-cola),日前終於以市值1,108億美元,擊敗宿敵可口可樂,榮登軟性飲料市場一哥的寶座。
被擠下冠軍的可口可樂公司,自1919年股票上市以來,始終穩居第一。然而百年老店過於守舊,致使美國消費者普遍認為,可口可樂雖然可與「美國」畫上等號,其口味也是「真正」可樂的味道,然而卻也帶給消費者「老派、傳統、陳舊」的印象。
不同於可口可樂保守的作風,百事可樂則強調「年輕、活力、創新」。在消費者心目中,百事可樂是一家富有朝氣與創新精神的公司,而事實上也是。美國《商業周刊》(Business Week)便指出,百事可樂能夠勝利的原因,在於其「多角化、多品牌」的經營策略。
自1970年代開始,百事可樂公司便以購併的方式展開多角化經營。該公司陸續收購許多知名品牌,包括:Frito-Lay薯片、桂格(Quakers)麥片、純品康那(Tropicana)果汁等等,將原本「飲料公司」的定位轉型為「飲料食品公司」;隨後又購併SoBe與開特力(Gatorade)等品牌,進入健康飲料與運動飲料市場。多元化的經營手法,使得該公司的業績能夠在碳酸飲料成長趨緩的大環境下,仍能保持高速成長。
消費者健康意識抬頭,帶給碳酸飲料市場很大的衝擊。據統計,碳酸飲料在1960年代成長100%,1970年代則成長70%,然而過去六年來,卻只成長不到1%。再看看這兩家公司,可口可樂的營業額中,其碳酸飲品的營收即佔了82%,但百事可樂卻只有不到20%的營收來自碳酸飲料,由此不難看出百事可樂得以勝出的原因。
當然,可口可樂公司也力圖急起直追,然而定位在「碳酸飲料」與「真正的可樂」等形象的包袱實在太過沉重,雖曾推出新口味可樂,結果被消費者唾棄;後來也陸續推出果汁、運動飲料與瓶裝水等非碳酸飲料,但此市場已經被百事可樂搶先佔領,致使這些新品的業績一直不盡理想。未來該公司還預計推出「咖啡可樂」,但市場接受度如何?拭目以待。
百事可樂以「全方位飲料食品公司」的定位,超越長久以來以其品牌價值為傲的可口可樂,可見市場上沒有永遠的贏家與輸家。百事可樂公司的CEO表示,該公司未來的挑戰,就是:「尋找有利可圖的目標市場,並開發能滿足目標消費者的產品,來維持高速的成長。」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